审评前移搭建沟通桥梁 服务延伸助力产业发展
2019年4月,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疗器械创新四川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正式挂牌。 五年来,服务站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在国家药监局及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以下简称器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服务站不断夯实和拓宽站点功能作用,在协助做好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的辅导和认定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服务和重点园区...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 北京市药监局奋力营造医疗器械创新生态
在北京,一系列医疗器械新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去年,64家新企业申报了86个产品的首次注册,占受理总量的6.9%,其中外省企业在北京新设厂进行申报的就有6家。企业活力迸发的背后,有企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更有北京市药监局的服务“滋养”和源源不断的红利释放。 在服务上下功夫 如何充分激发医疗器械企业活力、吸引更多企业“用脚投票”?北京市药监局在服务上苦下功夫,把工作做到...
FDA首证!波士顿科学心血管介入新品上市
直击冠脉支架再狭窄,FDA首款新品获批上市!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是心血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除了药物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因微创、省时、安全、高效等优势正逐渐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流方式。然而,虽然PCI手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冠心病症状,但其严重的并发症——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也让患者对此“望而生畏”。早期单纯的球囊扩张导致ISR可高达30%...
心脏支架集采落地三年惠及超370万患者 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集中带量采购前,心脏支架平均价格高达1.3万元,进口支架价格更是接近2万元左右,群众对高昂的价格反映强烈。2021年1月,心脏支架集采落地,平均价格降至700到800元。三年来,已经累计有超过370万患者植入了中选心脏支架,占心脏支架使用量的95%以上。 今年80多岁的向东林老人是湖南省第一例使用国家集采中选冠脉支架的患者。202...
徐景和在河北调研加强省级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能力建设工作
2月27日至28日,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在石家庄市调研加强省级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能力建设工作,深入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河北瑞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河北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普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需求,调研期间听取了河北省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工作汇报。 徐景和充分肯定河北省局监管工作,强调要进一步统筹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加强第二...
北京推出政策红包“滋养”医疗器械创新生态
在北京,一系列医疗器械新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去年,64家新企业申报了86个产品的首次注册,占受理总量的6.9%,其中外省企业在北京新设厂进行申报的就有6家。企业活力迸发的背后,有企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更有北京市药监局的服务“滋养”和源源不断的红利释放。 在服务上下功夫 如何充分激发医疗器械企业活力、吸引更多企业?北京市药监局在服务上苦下功夫,把工作做...
2023创新医疗器械企业TOP15
近日,海外媒体FierceMedtech评选了2023年15家最具创新的医疗器械企业。这些公司不仅仅着眼于最常见的技术领域,而是凭借敏锐的触觉,发掘出了更多潜在的医疗需求。01ActivSurgical为外科医生实时提供视觉洞察首席执行官:ManishaShah-Bugaj创立于:2017位于:波士顿ActivSurgical这家公司最初是由医学博士、哲学博士PeterKim的机器人研究工作资助的。公司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软组织自动...
国内首例 心脏超声技术协助置入血液透析长期导管
3月4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获悉,该院肾脏内科联合超声诊断科“跨界”合作,将心脏超声技术应用于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置入术中,成功为一位高龄患者置入长期透析导管,建立“生命通道”。此项技术的实施在国内尚属首例。据了解,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已80岁,被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糖尿病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生命线...
百亿非洲医疗市场掘金,中国医械企进军何处破局?
创板医疗设备和高值耗材企业纷纷亮出2023年业绩快报,整体表现较为亮眼,个别企业发展势头迅猛。通过对比业绩增长板块,不难发现,出海已成为众多企业非常重要的一条发展之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多家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两条腿”走路的布局效果显著。在主打国产化发展的同时,布局广阔的海外市场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市场的开拓更加依赖于产品核心竞争力、营销...
医疗器械出海正当时
国金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袁维 根据PercedenceResearch数据,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5700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超过6000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884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5.8%。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我国2022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9573亿人民币(约合133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约23.3%的份额,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在全球占据主要份...
勇闯无人区!国产手术机器人拿下“全球首款”
在传统的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其痛点十分突出。手术机器人需依赖CT等医学影像技术进行引导。由于CT和机器人分别采用独立的坐标系,需要通过光学传感器建立联系,这一过程可能导致精度损失和成像效果不佳,进而影响手术进程。2024年2月21日,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首款CT引导下肺穿刺手术机器人——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RC120,获得了NMPA的批准上市。该穿刺系统全球独创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以假乱真”的人工血管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血管移植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自体血管来源有限,目前临床上已普遍采用人工血管对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由于血管老化、病变或损伤造成的疾病进行血管置换治疗。 认识人工血管 人工血管是一种用于替代或修复受损或缺陷血管的装置或材料,它可以作为血管替代物或支架,用于恢...
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稳健成长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医疗器械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加速推进。各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支持和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国内市场需求强劲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经营表现稳健,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
两会代表发声,支持国产高端医疗器械
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再迎利好。“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门词汇,聚焦到医疗器械产业,依靠创新驱动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将迎来快速发展时代。01两会声音:国产医疗器械破局高端据中国卫生杂志报道,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提出:通过专项计划支持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平台建设,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高校院所为支撑,以创新平台为承载主体,推进政、产、业、医、...
首次亮相十年后,波科这一产品终于拿到FDA批准!
波士顿科学(BostonScientific)近日对外宣布,其携带药物的Agent冠状动脉球囊已获得FDA批准,可用于阻塞或收缩的冠状动脉内,这距离其在欧洲首次亮相几乎已有十年之久。 该公司表示,这一获批使得装备有紫杉醇的设备成为美国首个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同类产品,其中之前放置的心脏支架清理的路径已被斑块或疤痕组织重新占据。 &...
美敦力战略转移!手术机器人本土制造计划
2024年2月19日消息,美敦力(Medtronic)将目光投向印度,计划进行手术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以解决当地先进医疗技术可及性问题,并减少对医疗器械的进口依赖,从而为印度在医疗保健技术方面实现自力更生做出贡献。 #美敦力战略转向印度市场 此次,美敦力着眼于印度手术机器人的增长,不仅将印度作为研发中心,而且还将其作为...
两会将聚焦这几大医疗话题,信息量有点大!
近日,2024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每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议案提案都备受关注。关于医疗、器械等,代表们都有哪些建议提案?2024年全国两会十大热词结果出炉!“医疗”位居第四!2024年2月5日至25日,人民网连续第23次开展全国两会调查,广纳民情民意。本次调查通过人民网...
2024年全国各地对医疗器械行业的补贴政策
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元级别,国家药监局批准270余款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已逐渐进入创新新时代……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越来越受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关注,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广东等省市接连出台利好政策以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涉及创新研发、产品集采、器械出海、人才引进等。以下为部分省市对医疗器械相关活动的支持政策,由药智医械数据汇总整理。北京市2...
上海发布,创新器械支持新举措
审批、进院、支付等环节全面优化,创新医疗器械发展风口已至。01审批、进院提速支付方式再升级近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夏科家介绍上海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等有关情况。去年7月,上海市医保局、上海市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包括九个方面28项重点工作任务。(医保局发文,支持创新器械发...